中医治疗银屑病规范 中医治银屑病的过程

作者:小博 时间:24-12-08 阅读数:57人阅读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1、对于银屑病的中医的外治疗法,首先可以采用针灸的疗法,一般可以取穴,比如大椎穴、肺腧穴、曲池穴、合谷穴、三阴交等,也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来采取穴位的加减。还可以采取耳针疗法,或者耳穴的压豆疗法,它主要是采用神门、内分泌、心、大肠等,或者辨证的取穴。

2、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中医治疗时,根据皮损的形态、颜色、范围及脉象、舌象进行辨证。如辨证为血热证,可通过清热凉血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如犀角地黄汤;如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表现为皮损颜色稍浅,鳞屑较多,脉弱,舌苔淡白,一般辨证为血虚风燥,可通过养血药物进行治疗,如当归饮子。

3、银屑病的中医外治疗法,有多种选择。首先可以选择外用药膏,不同类型和不同的时期的银屑病,选用的药膏也有所区别。进展期要选用较温和的药膏,比如黄连紫草膏。黄连紫草膏也可以用于红皮病型银屑病。稳定期和消退期,选用清热、祛湿、解毒的外用中药,比如蜈黛软膏。也可以药浴后涂上恰当的药膏。

4、治疗方法应该是综合的治疗,这样效果也是最好的。一般分成内服和外用,内服就是按照皮科界的赵炳南老大夫的方法,把患者按照疗程分成是血热期、血燥、血瘀三种证型来分别辨证治疗。

5、川芎,再加用清热解毒药,例如大青叶、板蓝根、紫草根等药物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效果良好,根据活血、养血方法治疗银屑病能够取得较好疗效。银屑病同时还要注意清热解毒治疗,包括治疗咽部感染药物,例如金银花、连翘、牛蒡子,咽部感染是银屑病主要致病原因,因此注意银屑病清热解毒治疗。

6、可以使用血府逐瘀汤或除痹汤等。在外治方面中医也是有特色的,可以使用一些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的中药制成膏剂,软膏都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既然中医治疗银屑病是一个有特色的方法,那么内服药竹黄颗粒,对于一些血热证的银屑病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另外还有外用的克银膏在血瘀型的银屑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中医如何治疗银屑病?

银屑病是可以治愈的。中医的透发疗法,通过药物和饮食疗法,效果显著。此疗法能够将体内失衡因素向外表达,因势利导,透邪外出,即“遂其愿”、“顺其性”,起到开门逐盗之功。这样使得机体状态平衡后,银屑病便不易复发,更不会恶化。

中医对银屑病的治疗主要强调从血论治。医生可在患者皮损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体质,从而进行综合观察分析,做出其治疗判断。初期银屑病时,患者需按照血热证对证调治。而后期则可养血润燥,中期可根据患者自身伴发的其他症状,如失眠、瘙痒进行辨证论治。

银屑病的中医外治疗法,有多种选择。首先可以选择外用药膏,不同类型和不同的时期的银屑病,选用的药膏也有所区别。进展期要选用较温和的药膏,比如黄连紫草膏。黄连紫草膏也可以用于红皮病型银屑病。稳定期和消退期,选用清热、祛湿、解毒的外用中药,比如蜈黛软膏。也可以药浴后涂上恰当的药膏。

银屑病的中医分型和治疗

1、银屑病中医分型主要有五种。首先就是血热内蕴型,有点类似西医的进行期银屑病,它通常是皮疹在不断的新发,呈点滴状发展迅速,瘙痒比较剧烈,抓之有点状出血现象,我们可以用一些清热凉血解毒消斑的汤药进行治疗。

2、银屑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包括血热内蕴型、血虚风燥型和血脉瘀滞型。

3、中医将常见的寻常型银屑病分为三型,有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对应都有不同的方剂,治疗血热证通常使用犀角地黄汤,还有黄连解毒汤等;血燥证的患者常使用当归饮子;血瘀证常使用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

4、中医对银屑病的治疗主要强调从血论治。医生可在患者皮损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体质,从而进行综合观察分析,做出其治疗判断。初期银屑病时,患者需按照血热证对证调治。而后期则可养血润燥,中期可根据患者自身伴发的其他症状,如失眠、瘙痒进行辨证论治。

如何应用中医理血法治疗银屑病?

1、内服药物治疗包括卡泊三醇、激素等药物。病情较严重的银屑病,可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来治疗,由于激素类药物副作用较大,一般如不是红皮发热或严重情况,不建议采取激素治疗;外用药物治疗,包括微酸类的乳膏或者霜剂、蒽林或者各种焦油。

2、全血治疗法:指从病人静脉抽取5~10 ml血液(无抗凝剂或药物),然后立即注入病人臀部深层肌肉。 每周1~2次,一般10次为1疗程。溶血治疗法:是用10 ml以上规格型号的注射针管先提取注射用盐水5 ml,随后好似上法提取静脉血5 ml,轻轻摇匀,使注射水与静脉血混和,经过2~3分钟后血球产生融解。

3、一般不需要中止灌流治疗,可适量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吸氧等处理;如果经过上述处理症状不缓解并严重影响生命体征而确系生物不相容导致者应及时中止灌流治疗。 2 吸附颗粒栓塞 治疗开始后患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胸闷、血压下降等,应考虑是否存在吸附颗粒栓塞。

4、因此在银屑病的中医治疗中,无论血热、血瘀或血虚证,均需要有活血化瘀药物。运用活血祛瘀法治疗时,还需在“ 久病多虚”时,酌加熟地、首乌等补益阴血药。年老体虚者,可酌加党参、白术以补气,也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某些活血祛瘀药可能有降压作用,故血压较低的患者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