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肝经治疗牛皮癣

作者:小博 时间:24-12-02 阅读数:9人阅读

经常肝功能不正常,原因不明怎样艾灸

如果正处于某些疾病的急性期,或是疾病本身不宜按压,抑或是腧穴所在的局部存在感染、结核、肿瘤、骨折等情况,就不宜按摩肝俞穴。手法技巧 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肝俞穴 5 秒钟后放松,重复 5 次。

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各灸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用艾炷隔姜灸,每次取3~5穴,各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用温针灸,每次取3~5穴,各灸3壮或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3日再行下1个疗程。

可以取穴:肝俞穴、胆俞穴、期门穴、中脘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灸肝俞穴、胆俞穴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左右各一。胆俞穴: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左右各一。好艾条,巴马造。好的艾条可以让您艾灸达到事半功倍。祝您身体健康。

保持好的作息,能够调节身体,一定要按时休息,不要熬夜,熬夜时间越长,带来的影响越大,坚持早睡早起,可以使得肝脏得到调节,远离了肝病困扰。

女性腹部艾灸位置

1、艾灸关元穴,关元穴在肚脐和耻骨联合之间,在耻骨联合上两寸。艾灸关元穴对于女性有温补作用,因为关元是人体元气大穴,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有很好的作用。同时艾灸腹部,尤其对于虚寒性女性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以治疗痛经。

2、腹部主穴位 腹部是瘦肚子的关键区域,艾灸时,首先可以选择腹部的中脘、下脘、水分等穴位进行艾灸。这些穴位能够刺激胃肠,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消除腹部的脂肪积累。 腰背部相关穴位 此外,腰部的肾俞穴和背部的脾俞穴也是艾灸瘦肚子时的重要位置。

3、中脘穴:腹部通常脂肪堆积的部位,但艾灸调节胃肠道也是在腹部穴位进行,所以常选择中脘穴。

4、关元穴:位于人体腹部正中线,脐下三寸的位置。艾灸关元穴可以温补阳气,增强身体免疫力,尤其适用于阳虚引起的畏寒、体虚等症状。同时,此穴还涉及生殖、泌尿系统功能,有助于调理相关疾病。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三寸的位置。艾灸足三里穴能够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增强脾胃功能,改善食欲。

肝经湿邪艾灸哪些穴位

阴陵泉穴:此穴位是脾经的合穴,经常艾灸这个穴位可以帮助健脾祛湿。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的凹陷处。 三阴交穴:这个穴位是脾经、肾经和肝经三经的交汇之处,艾灸此穴可以调和气血,对缓解湿气引起的下肢水肿等症状有益。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直上三寸的位置。

大敦穴 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也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泉眼的意思。“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灸,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

解溪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系鞋带的地方,又称鞋带穴。解溪穴可以去湿。太冲 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位于足背侧,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可以去湿清热。

期门穴:期门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艾灸此穴位有助于疏肝理气。该穴位位于胸部,胸部是肝经的重要区域,艾灸期门穴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舒缓肝气郁结的情况。 行间穴:行间穴也是肝经上的重要穴位,位于足背部。艾灸此穴位可以帮助调理肝气,舒缓胸胁胀满、烦躁易怒等肝气不舒的症状。

太冲,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行间穴 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肝火的穴位。大敦穴 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也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泉眼的意思。“大敦穴”可以 *** ,也可以艾灸,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

艾灸选对穴,效果倍增

脾经上的隐白穴,位于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左右脚各一个。这是个主治出血的穴位,特别是妇科疾病的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这个穴位有一定的治疗功效,可以用艾条或艾柱灸这个穴,一般灸一两次就能看到疗效。

大椎穴位置: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能摸到的第一个突出的下面)方法:对准穴位点燃,隔三厘米左右悬灸,可以适当调整距离,10~15分钟,每日一次。功效:疏风散寒,温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强身健体。

治宫颈炎艾灸选穴: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和八髎穴。方法: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温热舒服的感觉,每次选5-6个穴位灸20~30分钟,七天一疗程,休息一天,再进行第二疗程,一般灸3个疗程。

因此经常艾灸此穴对肝、脾、肾有保健作用。涌泉穴《黄帝内经》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在人体足底,位于足前部凹陷处,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艾灸此养生穴位,具有很好的补肾强体功效。